造紙工業是與國民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的重要產業。近年來,隨著《中國制造2025》、“水十條”等國家戰略、政策法規的出臺,造紙工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資源、環境、能源約束全面加強的多重壓力,突出表現是行業效益整體下滑。
“十三五”期間,是中國造紙工業實現產業升級,由大變強、由快變好的重要時期,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時期。造紙工業必須要有新的作為,才能抓住機遇,乘勢而上,迎接紙業新的春天。
近年來,中國造紙工業在深度調整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已初見成效。“十二五”期間,紙與紙板年均增長2.9%,消費量年均增長2.7%,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7.28%,利潤年均增長2.67%。與此同時,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產量排名中,前30位企業產量已超過全國造紙總產量的一半;2015年木漿、廢紙漿、非木漿比例為28:65:7。更為可喜的是,“十二五”造紙工業實現了增產不增污、甚至減污,COD排放強度已低于發達國家水平。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對于中國造紙工業來說,是實現產業升級,由大變強、由快變好的重要時期,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時期,發展難度明顯加大。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錢桂敬說,中國紙業“十三五”主要目標是在新常態下,確保平穩發展,邁向產業中高端,加快產業升級。“十三五”主要任務是著力在兩個方面下功夫:一是以高端化為核心,加快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二是以提高效率為核心,加快培育新的競爭優勢。
培育增長點,關鍵是開發新產品
當前在全球范圍內對紙及紙板需求不足,在IT產業的沖擊下,新聞紙及書寫紙等生產持續下滑,2014年全球新聞紙產量下降6.4%,我國2014年及2015年分別下降9.73%和9.23%;印刷書寫紙,2014年全球產量下降1.6%,我國2014年和2015年增長僅分別為0.29%和1.75%。目前只有特種紙和包裝紙及紙板、生活用紙三大類保持低速增長。
據造紙工業“十三五”規劃建議,“十三五”期間紙及紙板增速預測為1%-1.5%。
錢桂敬說,在“十三五”總量增長受限的大背景下,存量調整是“十三五”重點,要通過淘汰落后產能、優化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在不斷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基礎上,實現新的再平衡。培養新的增長點,就是大力發展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關鍵是開發新產品。未來紙業開發新產品將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新突破。
注重高性能紙基功能材料開發。研究納米等技術,賦予紙張新的特性。開發新的印刷性能和技術,加快在電子標簽、能源儲備、生物醫學檢驗等方面的應用,力爭在特種紙與紙板、電子信息、裝飾、工業用紙和生物質包裝材料等特種功能紙開發上取得新的突破。
注重生活類用紙市場細分化的深度開發。
注重高阻隔、安全、衛生的食品包裝紙與紙板和包裝容器的開發。
注重在低定量基礎上的包裝物結構減重的研究與開發,進一步提高包裝物性能和重量之比。
此外,培養新的增長點,還應注意產業鏈的延伸,努力實現紙和紙板從原料屬性向終端產品的轉變,注重單純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的轉變,以贏得更大發展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