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精品一区二区亚洲,五月天亚洲色图一区二区,久久青青草福利视频,欧美日韩国产天天干

下載中心 快速入口
首頁 > 媒體新聞 > 詳情

鹽業體制改革國際經驗及對中國的啟示

發布時間:2015-09-09     瀏覽量:1818

鹽業體制改革國際經驗及對中國的啟示

2015-09-08 09:26:25 來源:東方早報 

  馬淑萍

  世界鹽行業發展和鹽業體制概論

  (一)世界鹽業的生產和消費情況

  世界鹽生產量在前五位的國家是中國、美國印度德國加拿大,前五位國家的生產量占世界生產總量的60%以上(中國第一,占27%)。緊隨其后的五個國家是澳大利亞墨西哥、智利、荷蘭巴西。前十位國家生產總量約占世界生產總量的75%。除了智利和巴西,其他前十國家生產產量均呈現微增長趨勢。世界鹽生產總量2013年比2012年增長4%,亞洲是主要牽引力。

  中國、美國、印度、德國、加拿大及日本、巴西、荷蘭是鹽的主要消費國。智利、墨西哥、加拿大、印度是鹽出口大國,特別是智利、墨西哥的鹽主要用于出口。美國、日本、中國、德國是前四大鹽進口國,但進口原因不同。美國鹽資源豐富,但進口量卻逐年增加,占到世界進口總量的40%,這主要是由于美國國內運輸成本高,直接從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更經濟的原因。歐洲情況也類似,西歐進口量占世界進口總量的12%左右,其中德國是進口最多的國家。歐美進口鹽主要用于工業原料和融雪劑。日本與歐美國家不同,由于國內鹽資源不豐富,國內用鹽的87%依賴進口,占世界進口總量的20%以上,是世界第二大鹽進口國,主要用于化工(參見表1)。

  世界鹽的需求量趨于緩慢增長趨勢。2005年至2010年平均年增長率為3%,其中亞洲太平洋(601099,股吧)地區和非洲中東地區增長較快,北美和歐洲地區增長緩慢甚至下降。預計2012至2015年平均年增長率為2.9%,亞洲和太平洋地區仍是增長最快的地區(參見表2)。

  (二)世界鹽業企業

  1.國內外并購與合作成為發展的重要手段

  20世紀七八十年代北美企業以國內為主的收購兼并活動十分活躍。如1985年美國一家企業通過并購擴大了業務規模,到1988年又被其他企業收購。

  1990年代以后跨國并購與合作成為潮流。美國席卷歐洲鹽市場成為熱點話題,如美國IMC Global 公司收購英國的Salt Union公司,且收購規模越來越大,如1997年美國嘉吉公司收購了荷蘭Akzo Novel公司位于美國的工廠500萬噸產能。歐洲境內跨國并購活動也逐漸活躍,2001年比利時Solvay公司與德國Kali und Salz公司進行鹽業務整合,成立了European Salt公司,鹽產量為500萬噸。2009年德國鉀鹽又收購了美國莫頓鹽業。

  日本實施專賣制度改革過渡期之前,企業間的收購兼并活動很少。市場化之后,企業為了能夠繼續生存,開始實行收購兼并活動。

  2.跨國鹽企形成行業壟斷

  一是鹽生產規模巨大化。10年前,美國形成了IMC Global、莫頓鹽業、嘉吉公司三大鹽業寡頭,生產能力均在1300萬噸左右。進入21世紀,大型跨國鹽業間合并進一步形成寡頭壟斷格局,美國嘉吉公司收購美國IMC Global,2014年鹽生產量達到1400萬噸。比利時蘇威公司和德國鉀鹽集團合作密切,德國鉀鹽集團收購美國莫頓后,兩家企業的鹽生產能力應超過1500萬噸。三菱商事與墨西哥政府合作開發的ESSA項目年產能力800萬噸。

  二是經營和投資跨國化。如比利時蘇威公司在近10個國家擁有鹽生產加工基地,集團收入(注:鹽業收入占比很少)主要來自海外(2014年收入結構:歐洲34%、北美洲23%、拉丁美洲11%、亞洲及其他32%),歐美企業一般通過跨國并購實現快速擴張。日本企業與歐美企業跨國經營的目的有所不同,三菱商事、丸紅等綜合商社為了保證國內工業用鹽的穩定供給,采取與國外政府和企業共同開發的形式獲取鹽資源權益,采取并購手段是近些年的事。

  三是業務發展綜合化。經過近幾十年或上百年的發展,所謂的跨國鹽企基本發展成為大型綜合性企業集團,鹽業基本作為工業或食品或農業板塊中的子業務,各大業務間形成協同效應。如美國嘉吉公司經營業務涉及食品、農業、工業、能源和金融領域,2014年集團營業收入為1349億美元,利潤18.7億美元;比利時蘇威公司擁有健康產品、汽車產業、建筑建造、工業應用、農業與食品、能源與環境、電力與電子產品七大業務板塊,2014年集團銷售收入為102億歐元,利潤近18億歐元;德國鉀鹽集團則以化肥生產為主,鹽作為化肥原料;日本綜合商社則以資源開發為主,鹽作為各種資源開發收益之一。另外,從鹽生產看,跨國鹽業實現了垂直或橫向一體化生產,甚至向精細化工或終端工業產品延伸發展。如蘇威集團已成為世界著名的化工醫藥集團,業務細分為化工原料(純堿、碳酸鹽)、塑料原料(PVC、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醫藥和塑料加工(汽車零配件、塑料管、各種薄膜),其收入占比分別為32%、25%、24%和19%。但在產業組織形式上,歐美和日本企業有所不同。歐美鹽企相對獨立,產業組織呈現內部化;而日本綜合商社主要作為供應商,以參股或合作形式為下游企業提供原材料供應服務,產業組織呈現外部化。

  (三)世界鹽業體制向市場化發展

  目前世界的鹽業體制大體分為三大類:一是堅持專營體制,如印度;二是完全依靠市場主體競爭,如美國、英國,但兩國采取的競爭政策略有不同,美國采取原則性禁止政策,反對市場壟斷行為,英國則采取規制弊害原則,防止托拉斯集團的形成,但最終還是形成了幾家自然壟斷鹽企;三是逐步放開專營市場,實現市場化,如日本、韓國。日本經過5年產業保護期(含3年進口管制期)的過渡改革,2005年取消了專營制度,但國家仍保留食鹽基本保障和戰略儲備職能,采取了介于市場與政府中間的體制,這與日本鹽資源條件較差有關。韓國模仿日本采取設置過渡期取消了專營制度。瑞典盡管鹽業非國家專營,但鹽價受到國家管制。

  總之,除美國等極少數國家外,包括英國、法國、德國等發達國家,均經歷了鹽專賣制度或鹽稅制度時代,但隨著鹽的應用向化工的延伸使得食鹽占比大幅下降,工業化制鹽實現了大規模生產,鹽的安全監管體系不斷完善等原因,世界鹽業體制逐步從專營向市場化轉變。

  世界主要國家的鹽行業發展及體制改革

  (一)美國

  1.市場的特點和格局

  美國是鹽業流通完全市場化運行的國家。經過市場競爭、兼并重組、優勝劣汰,在市場競爭法則的自然選擇下,美國鹽業形成了產銷合一、寡頭壟斷的經營格局。在美國鹽的商品化生產初期,鹽的生產銷售處于相對雜亂無序狀態,有關資料顯示,1880年全國有268個制鹽企業。1970年,美國形成了50家鹽業公司控制著95家鹽廠的經營格局。隨著市場競爭加劇以及不斷增加的能源和人工成本,匯率波動導致進口價格的不斷下降以及產能過剩等因素,美國鹽業經過新一輪兼并重組,2013年形成了由28個公司控制61家鹽場的經營格局。由此,美國鹽的生產和銷售呈現兩大明顯變化。一是產銷合一,制鹽企業和銷售企業聯合在一起;二是寡頭壟斷,隨著市場競爭加劇,產業集中度顯著提升,鹽的制造和銷售企業數量進一步減少。2013年,美國政府礦產資源統計資料顯示,美國共生產鹽4010萬噸,其中莫頓公司、北美鹽業公司、嘉吉公司、巖鹽公司等幾家大型集團控制著全美約90%以上的鹽業市場份額。這些集團公司產銷高度一體、經營高度集中,形成了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寡頭壟斷模式。這些集團都是國際化跨區域、跨產業的公司,鹽只是其業務經營的品類之一。如莫頓國際公司由莫頓鹽業公司、加拿大鹽業公司和巴哈馬鹽業公司三部分組成,且已涉足中國食鹽市場;嘉吉公司已成為大宗商品貿易、加工、運輸和風險管理的跨國專業公司,經營范圍涵蓋農產品(000061,股吧)、食品、金融和工業產品及服務;北美鹽業公司是全球領先的鉀肥、鎂肥以及鹽產品生產商之一。

  2.政府對市場的監管

  美國沒有制定專門的鹽業法規,也沒有管理鹽的專門機構。鹽產品與其他普通商品一樣,在市場競爭的框架內運行,受反壟斷法、反傾銷法、食品法等一般法律法規的管制。政府及美國鹽業協會制定各種用途鹽的技術標準,各公司必須嚴格遵照執行。公司作為市場經營的主體,自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市場經營規則。雖然美國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期實行過國內鹽產業保護政策,但是從未實施過類似日本的“鹽專賣制度”。

  涉及鹽資源管理的主要管理部門:一是美國內務省地理調查局(USGS)。從地理、科學的視點,對水、自然及礦物資源進行調查,為國家資源戰略提供建議。其中,礦物資源調查小組從美國經濟與國家安全角度,收集并分析國內外礦物及礦物材料的供需情況。小組內設有鹽領域專家,專門從事鹽資源的調查和研究。二是美國內務省土地管理局。管理聯邦所擁有的礦山與自然資源,其中包括猶他州的一部分鹽湖與鹽礦山。三是美國能源署(U.S. Department of Energy)。下設冷戰遺產管理室,負責巖鹽庫相關信息收集。該室原來作為冷戰時期核武器及核設施的研究實驗場所,后來開始進行低放射線污染物品及裝置安全廢棄的研究調查。巖鹽坑被用作低放射線污染物品及裝置廢棄物的保存倉庫。1980年以后,巖鹽層還被用作天然氣儲藏庫。目前約400個地下貯藏庫中,有31處為巖鹽層。

  涉及食用鹽安全和品質的監管部門:一是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負責鹽的安全質量監督。1958年FDA將鹽歸為“大致安全”類,因此食鹽制品上市時沒有安全性檢查,但規定鹽制品及鹽添加食品必須標明鈉(Sodium)的含量等級。美國沒有專門針對鹽的生產質量安全的規定,主要依靠FDA制定的醫藥品制造、品質管理基準(GMP)來確保食鹽生產安全的。二是農務省。從營養學角度發表《美國人飲食攝取指導方針》,推行合理攝入食鹽標準。三是勞動省礦山安全健康局。根據總體的礦山安全法規,從安全基準和勞動條件的角度對巖鹽坑與生產設備進行監督。

  從市場監管角度看,美國法制健全、市場化程度高、鹽業企業自律性高。

  3.鹽業協會的積極作用

  美國鹽業協會對促進行業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美國鹽業協會是一個基于北美地區,致力于倡導鹽的諸多益處,特別是為確保冬季道路安全、優良水質和健康營養的非營利性行業組織。協會成立于1914年,成立之初叫鹽生產者協會,1963年改名為鹽業協會。目前協會有團體會員37個(團體會員除美國國內相關成員單位外,還包括北美、南美、歐洲、亞洲等相關國家的單位。中國鹽業總公司系該協會的團體會員)。

  美國鹽業協會代表美國鹽行業與政府保持經常性的聯系,協調企業與政府之間的公共政策、公共關系,代表行業說話,為行業爭取合法權益;負責協調會員單位之間的相互關系;鹽業協會還經常開展食鹽知識宣傳,鹽的生產、使用等方面的調查與研究,組織開展各種學術活動,為會員提供信息服務。如當前社會存在偏見,有些人認為吃鹽有害健康,對鹽業市場造成困擾。為此,協會履行“消除不準確的公眾認知”職責,通過組織專家研究,客觀公正地提供正確信息,引導社會輿論,促進市場銷售。美國鹽業協會積極發揮作用,補充和完善了美國鹽業市場運行機制。

分享到:
版權所有:福建省輕紡(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COPYRIGHT ? 2025 FUJIAN LIGHT AND TEXTILE INDUSTRIAL (HOLDINGS) CO.,LTD
閩ICP備09053906號-1 網站支持:海西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