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12年,盡管世界經濟動蕩不安,市場需求疲軟,但中國紙業的產量仍然超過了2011年,達到1億余噸,而其中國際市場需求只有471.2萬噸,絕大部分來自國內市場需求。這樣的成果,得益于中國紙業執行《造紙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的“以滿足內需為基本立足點”戰略。
2012年,盡管世界經濟動蕩不安,市場需求疲軟,但中國紙業的產量仍然超過了2011年,達到1億余噸,而其中國際市場需求只有471.2萬噸,絕大部分來自國內市場需求。這樣的成果,得益于中國紙業執行《造紙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的“以滿足內需為基本立足點”戰略。
由于國內紙品市場已呈現供過于求的態勢,纖維原料嚴重不足,對外依存度很高,國內水資源、能源和生態環境約束日益強化,一些地方的承載能力已近極限,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巡視員賀燕麗說,《造紙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將控制總量作為“十二五”期間的目標和主要任務,主要是基于三方面考慮。
一是從國內市場需求看,紙及紙板產量的增長速度已大大高于消費量的增長速度,部分紙種已出現產能嚴重過剩的局面。2010年與2005年相比,我國紙及紙板的產量增長65.5%,而消費量增幅僅為54.7%,產量比消費量增幅高出10.8個百分點,產量年均增長13.1%,消費量年均增長10.9%。從部分紙種來看則更加明顯。2010年與2005年相比,新聞紙產量增長34.8%,消費量增長27.8%;銅版紙產量增長85%,消費量增長66.1%;涂布白板紙產量增長58.9%,消費量增長45.6%。
二是纖維原料嚴重不足。我國國土廣袤,但可耕種的土地面積十分有限,林業資源十分匱乏,造紙用原料對外依存度很高。2010年我國進口木漿1151萬噸、廢紙2088萬噸,分別占當年世界出口量的24.1%和46.4%,進口纖維原料占當年制漿消耗總量的比重高達41.1%。
三是國內水資源、能源和生態環境約束日益強化,一些地方的承載能力已近極限。
以上三個方面決定了我國必須控制產能和降低造紙的總量,加大淘汰落后產能的力度,正確把握速度與質量、結構、效益的關系,數量的增長必須與需求總量和結構相協調。我國的資源和生態環境決定了中國造紙工業發展必須以滿足內需為基本立足點,一些品種還應適當進口,不必要也沒有能力盲目追求擴大出口。
《造紙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重點突出了控制總量、節約資源、環境保護、調整結構、轉型升級、優化布局的內涵和精神實質,確定了造紙工業“十二五”時期發展的方向、目標和任務,制定了配套的政策和措施。
賀燕麗說,造紙工業與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息息相關,紙與紙板的消費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造紙工業主要以廢紙輔以木材、竹、蘆葦、秸稈等可再生資源為原料,通過清潔生產,實現“資源-生產-消費-資源再生”的良性循環,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最具循環特征的重要基礎原材料產業之一。當前,我國造紙工業已由“數量主導型”步入調結構、上質量、上水平的“質量效益主導型”發展的新階段。隨著世界經濟結構的重大調整和我國經濟轉型的明顯加速,我國造紙工業面臨的資源、能源和環境的約束日益突顯,急需轉變發展方式,加快結構調整,實現產業升級,走綠色、低碳之路,實現產業轉型升級。這是造紙行業應對國內外新形勢、新挑戰的需要,也是行業自身發展的需要。